白癜风怎么治 时令养生 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专家提醒,雨后的高温天气,湿热交加,要注意预防“暑湿病”,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。 专家称,在夏季这种闷热潮湿、阴雨绵绵的季节容易产生压抑、焦虑、烦躁等情绪。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,很容易诱发心脏病,要注意心态的调节。此外,湿热的环境下,很多人都喜欢开空调。室外温度高,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得过低,室内外温差如果过大,也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。 当湿热之邪侵入人体,脾胃虚弱的人可能会出现“脾虚湿困”的问题,比如食欲减退、精神倦怠、全身乏力、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症状。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,会带来更多健康问题。在盛夏时节,该如何预防“暑湿病”的发生呢?专家表示,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的好习惯有助于远离湿邪。 【保证睡眠】 中医认为,缺觉容易伤脾,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、无神、肢体困重等,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。中医讲究要睡好子午觉,子午觉是指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,“子时大睡,午时小憩”。在此期间,人们进入睡眠状态,会减轻湿邪症状。 【远离潮湿】 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,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,保持空气流通,疏散湿气;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;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,也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。 【均衡饮食】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。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、均衡饮食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些油腻、过咸、过甜或过辣的食物,而这些所谓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,容易造成肠胃闷胀、发炎。清粥小菜清肠胃,清淡饮食的好习惯有益健康。 【少吃生冷】 中医认为“脾主运化”,如果常吃生冷、寒凉的食物,会使体内的湿气加重,影响脾的运化功能。除了冰淇淋、冰镇饮料、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外,还有一些食物属性寒凉,如瓜类、海鲜等,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,会使体内湿寒加重。 【不要贪杯】 过量饮酒是加重“湿毒”的关键因素。明代医家吴又可在《温热论》中记载:“酒客里湿素盛,外邪入里,与之相抟。”意思就是说,过度饮酒会将湿气引入体内。 【坚持锻炼】 盛夏时节也要锻炼身体,通过锻炼来养筋健肾、舒筋活络、畅通气脉、增强抵抗力,达到顺畅气血、驱湿邪的目的。 【不要久坐】 久坐会使人脑供血不足,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,加重乏力、失眠、记忆力下降等,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、脖子僵硬和头疼、头晕;气血不顺畅也会增加湿邪的侵袭。时常起身运动一下,有助于身体保养。□杨璞 (文章来源:新晚报) 文章来源:新晚报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安格拉商贸网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